您的当前位置:
深度报告OLED
来源: | 作者:pro60c309 | 发布时间: 2016-10-31 | 198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深度报告OLED—大势已成,应风披靡


节选自山西证券报告


3.OLED 大规模应用及投资机会愈加明朗

3.1 OLED 成本下降,存量增量并行构建千亿级市场

3.1.1 OLED 简介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是一种与传统的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所不同的显示方式,这种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快反应等优点。

    OLED 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基底、阳极、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阴极这 6 部分,其发光过程主要为:在器件两端施加的电压作用下,阴极和阳极分别向有机层注入电子和空穴,这些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传导,进入到有机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发光层中相遇并产生能量,最终以发光的形式实现能量的释放。

表格5:OLED各部分材料及作用

数据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3.1.2PMOLED应用转向,AMOLED显示面板引领未来

    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分为主动驱动式OLED(Active Matrix OLED,AMOLED)和被动驱动式PMOLED(Passive Matrix OLED,PMOLED)。

表格6:PMOLED和AMOLED对比

    上世纪90年代起,OLED产品主要指PMOLED,直到近两年,随着AMOLED良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其产品越来越多的切入了智能手机、高清电视、高端智能穿戴等应用领域,由于其每个像素都可以连续且独立发光、比色度高、节能等特性,更加贴合人们对显示面板的感性需求;而PMOLED则由于其瞬间发光耗电量高,且仅适用于小尺寸面板等特性而正在逐渐退出显示面板领域,转向OLED照明领域。可以说,在显示面板领域,PMOLED技术正逐渐退出舞台,AMOLED技术方兴未艾。

3.1.3性价比渐超液晶显示,AMOLED大规模替代蓄势待发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是目前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类型之一,这种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在玻璃基板间填充液晶,利用液晶在电场下各向异性的特点,使屏幕光线发生变化,并通过彩色滤光片,实现彩色图像显示。

表格7对TFT-LCD面板及AMOLED面板的各方面特性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OLED面板具有明显优势:首先,AMOLED整体结构较TFT-LCD简单,具有更低的理论成本,并且可制得更薄的面板;其次,AM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无需背光源;再次,相对于TFT-LCD,AMOLED面板显示视角广、能耗低、亮度高、响应快;最重要的是,AMOLED屏幕可以将基底材料换为柔性塑料或金属箔后进行弯曲折叠,更加切合人们对未来柔性显示的期待。

表格7:OLED与TFT-LCD对比

    AMOLED面板的制造成本和使用寿命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其大规模替代TFT-LCD的掣肘,但这两个问题在近两年实现了跨越性的进步。

  1)AMOLED使用寿命问题从2015年开始得到实质上的解决。台工研院研发“OLED表面电浆耦合增益技术”,这种技术下,新的OLED器件架构可以将器件的显示寿命延长27倍;日本九州大学研究人员对器件进行了新的设计,将实验条件下的器件使用寿命延长了16倍,技术突破从研发蔓延至产业后显示面板的寿命将实现大幅提高;此外,目前智能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带动使用者更换周期的缩短,使屏幕超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性得到削弱。

  2)IHS数据称,2016年第一季度,5英寸1080p AMOLED显示屏的生产成本已经实现低于同样规格的LCD显示屏,其成本分别为14.30美元及14.60美元,生产环节成本缺陷已被攻克。我们认为,由于AMOLED显示产品目前仍然处于切入市场阶段,销售成本必然高于市场成熟的LCD显示产品,但即便AMOLED总成本略高于LCD,其性价比仍然呈现赶超LCD态势,大规模替代大势已成。

    图表8显示了5.0英寸OLED高清面板制造成本与良率的关系,并且加入同样尺寸的LCD高清面板制造成本作为对比。当产品良率低于80%时,OLED面板成本明显高于LCD面板;当良品率到达80%以上,二者成本不相上下,当良率到达90%以后,二者成本趋同。结合上述IHS成本数据,目前AMOLED产品良率可能已达到90%以上水平。

    近日,三星联手哈佛、MIT设计了超过1000种能够用于OLED显示的蓝光分子,此前OLED生产中蓝光的呈现是一大难点,有机分子难以有效发出蓝光,各厂商采用铱等转换用的贵金属通过磷光进行蓝光加强,直接拉高生产成本。蓝光分子的面世将从另一侧面降低OLED成本。

OLED面板的原生优势凸显,连同缺陷的逐步解决,使得AMOLED的大规模替代浪潮成为大趋势。

  3.1.4存量增量并重,AMOLED需求强劲

  从平板显示到柔性显示,AMOLED成刚需

  柔性显示器是指利用柔性可挠的基板材料(如塑料、金属箔等)代替目前平板显示多用的硬性玻璃基板,制成的可变形可弯曲的显示器。这一新兴概念相对于当今市场主流平板显示器而言,具有更轻、更薄、携带方便、应用范围更广及更安全等诸多优点,替代平板显示趋势明显。

  柔性显示的潜在应用范围既包括对智能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等传统显示领域的替代,又包括对可穿戴智能设备、VR等新兴显示领域的涉足,传统显示领域的稳健发展和新兴显示领域在近两年掀起的热浪足以促成柔性显示的需求持续向好。OLED屏幕厚度薄,可负载于柔性基板上以实现可弯曲可折叠,是实  现柔性显示的关键,与此同时,柔性也是OLED显示技术最大的杀手锏,柔性显示的光明前景使得OLED由新兴科技进一步成为刚性需求。

  图表9显示了IHS公布的柔性显示全球收入数据及预测。虽然柔性显示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全球收入值已经由2013年的0.4亿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24亿美元,据推测,到2021年,柔性显示全球收入将达到20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43%。

存量市场替代步伐稳健,智能手机成最大切入点

  有机构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球智能手机占比将达到82%,而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超过90%。得益于智能手机的高渗透率以及使用时间延长带来的更高品质需求,并且受限于目前AMOLED技术在大尺寸屏幕领域的技术壁垒,智能手机已成为目前AMOLED技术发展的最大切入点。据OFweeks预测,AM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应用上的渗透率将由2015年的14.6%上升至2016年的17.9%。



  图表10及图表11分别统计了2015年全球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三星、苹果及华为位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前三名,三者总占比超过60%,市场集中度偏高;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华为、苹果及小米,三者总占比近50%。

  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智能手机中,三星为AMOLED技术引领者,而华为、小米、联想、OPPO等则已经开始AMOLED技术布局。图表10和图表11分别统计了全球及国内排名进入前十的智能手机厂商AMOLED手机数量及其占比的变化。如图表12所示,目前全球使用AM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超过100款,其中仅三星一家占比就将近50%,为该领域的绝对龙头;如表8所示,2013年,排名靠前的智能手机品牌中采用AMOLED屏幕的仅有三星和联想(旗下的moto移动),到2014年也仅有少数几个品牌进行试水;到2015年,几乎所有热门品牌都开始出品AMOLED屏幕智能手机,中小屏幕应用范围扩大;从2016年初至今,三星新发布的5款智能手机全部采用AMOLED屏幕,其他品牌智能手机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基本是在高端型号上应用AMOLED,而低端型号仍然采用传统LCD屏幕。可以想见,未来AMOLED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渠道下沉,替代空间将更加广大,下游需求具有坚实后盾。

表格8:2013-2016年各手机品牌发布OLED智能手机数量表(截止到2016.8.31)

数据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

  AMOLED的存量市场替代还包括高清电视。从2013年至今,LG已先后推出14款OLED电视,能够达到的最大屏幕尺寸也从2013年的55寸提高到2016年的77寸,为目前全球最大尺寸的OLED电视,国外厂商包括索尼、松下,国内厂商包括创维、康佳、长虹等企业也对OLED电视有所涉足。

据IHS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OLED电视销售额为1.45亿元,2015年该数值上涨到10亿美元,涨幅接近7倍,这也是自2013年OLED电视正式上市以来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15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为34万台,IHS预计2016年出货量将上涨三倍达到100万台。据IHS预计,2016年传统LCD电视出货量可能突破2亿台,OLED电视的潜在替代市场巨大,随着大尺寸AMOLED面板蒸镀工艺的进一步成熟,规模化替代必将实现。

  另外,OLED电视价格松动明显,背后隐含的成本下降态势不言而喻。2013年LG发布的55寸曲面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销售价格高达6万元,而同期发布的液晶电视价格则多集中在7000元左右,OLED电视严重超出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到2016年,LG推出的分辨率更高的55寸OLED电视则售价不足1.5万元,同样尺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则集中在5000元左右,与液晶电视价格差距由8.6倍缩小至3倍,更加贴近人们消费习惯,规模化替代指日可待。

增量市场切入多点开花,VR“必备”助力OLED新需求

  未来,OLED面板屏幕将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高清电视等存量市场,还有望全面应用于各类柔性、可挠、可折叠智能穿戴设备上,并且由于其尺寸较小,更容易实现规模化,前景光明。

  首当其冲的是以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穿戴领域。国内智能穿戴市场在2014-2015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增速一度达到471.80%,其中AppleWatch的上市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预测,国内智能穿戴市场规模。

  在2018年将达到394.1亿元,为2015年市场规模的3.13倍,并且始终保持30%以上的年增速,前景可期。在三星、华为、小米等厂商已涉足OLED智能穿戴的情况下,若苹果符合将AppleWatch屏幕由LCD替换为OLED的预期,未来小尺寸OLED的下游需求将迎来新的高峰。

  近年来,VR的火热对OLED的下游需求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表格9统计了全球主要VR产品的屏幕使用情况,虽然国产VR的屏幕仍有一部分采用传统LCD,但是其问题却非常明显:由于LCD必须使用背光源,无法实现低余晖,造成使用者佩戴时产生明显的眩晕感,严重影响使用体验,而具有自发光特性的OLED屏幕则能够实现低余晖,很大程度上改善设备的佩戴舒适度;而国外发布的VR则全部采用OLED屏幕,可以说,OLED屏幕已成为理想VR设备的“必备”零部件。随着国内OLED技术的逐渐成熟,实现VR全覆盖成为必然趋势。据Digi-Capital测算,到2020年VR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约1990亿元人民币),千亿级市场连同可期的OLED高渗透率将推动OLED下游需求高速增长。

表格9:全球主要VR产品一览表

数据来源:互联网、山西证券研究所

3.1.5 智能手机“领头羊”有望颠覆显示面板格局

  自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以来,就一直引领着智能手机界的技术与时尚潮流,表格10对历代iPhone的引领作用进行了总结,而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智能手机“领头羊”的苹果到目前为止仍未采用OLED屏幕,其在2017年开始使用OLED屏幕的预期愈发强烈。《韩国先驱报》于2016年4月报道称三星显示部门已与苹果签订协议,将向苹果提供每年1亿块的5.5寸OLED屏幕,若此消息能够最终得到落实,将在面板天平的OLED端加上重重的砝码,有望颠覆显示面板格局,促使OLED显示由“闯入者”成为“主导者”。

表格10:历代苹果智能手机引领技术一览表

  我们认为,苹果长期保持固定价格战略,在对OLED市场状况采取持续观望态度后,若终将决定采用OLED技术,将从另一个侧面对OLED的成本优势进行肯定,进一步提振市场对OLED的信心。对图表18显示,苹果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始终稳定在15.3%~18.7%,从2012年开始,苹果手机出货量逐年上升,到2015年达到2.26亿部,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 Force预测,2016年苹果手机出货量将继续上升达到2.35亿部。苹果手机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大量的出货将有望推动OLED下游需求新一轮热度的迸发。


3.1.6 OLED蓝海畅想,千亿级市场空间广大

  目前,智能手机、电视和智能手环等均已实现规模化的曲面显示,这其中OLED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曲面显示的下一步,是利用具有不同性质的基板材料实现可挠式显示及可折叠显示。可以想见,未来可挠性及可折叠屏幕的面世,将彻底改变智能手机、电视及智能穿戴的应用方式:智能手机可随意弯曲、折叠以便于在各类场景下使用;电视更加方便移动,在闲置时可折叠收纳,以电视为中心的传统客厅装修风格甚至也会出现改变;智能穿戴不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而是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镶嵌在服装里,真正实现“屏幕无所不在”。此外,透明及镜面屏幕也是OLED的一个未来应用方向,有望给零售及广告业带来改变。

  如图表19所示,2015年全球OLED实现130亿美元市场规模,预计2016年能够增长23%达到160亿美元(约1062亿元人民币),突破千亿级别;而长远看来,2026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0亿美元(约3783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14.38%。下游需求热度推动OLED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千亿级市场空间广大。

  3.2有机材料新增需求引关注,柔性显示机会凸显

  OLED产业链上游包括材料制造(有机材料、ITO玻璃、偏光板、封装胶等)、设备制造(显影/刻蚀、镀膜/封装、检查/测试等)和组装零件(驱动IC、电路板、被动元件等),中游包括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下游则主要是OLED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手机显示、OLED电视、VR、智能穿戴、电脑及车载显示等。


  3.2.1 日德美韩占据上游材料优势,核心设备亟待国产化

  1)材料:OLED上游所涉及的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材料、ITO玻璃、偏光片及封装胶等,其中有机材料与OLED面板的发光具有最紧密的关系,表格11列举了OLED各层所用到的主要材料及全球主要生产厂商。上游材料的主流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及韩国,其中日本厂商更是占据明显优势。

表格11:OLED核心材料及全球主要生产厂商

  OLED面板中有机材料主要有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及有机发光层。该部分为OLED中最具独特性的部分,主导了OLED的自发光特性,目前日本厂商在该领域占据明显优势,拥有出光兴产、保土谷化学、新日铁化学、德山公司、JNC等一系列有机材料生产企业,并主要向三星、LG等OLED领域龙头供货;此外,德国、美国及韩国厂商也在有机材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国内厂商主要参与OLED材料中间体及单体粗品的供应,主要厂商包括万润股份、西安瑞联、吉林奥来德、北京阿格蕾、吉大瑞博、濮阳惠成及西安彩晶等,而在高纯单体方面仍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在ITO玻璃方面,上游玻璃基板市场主要由美国及日本厂商掌握,主要包括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及电气硝子等,国内则只有少数厂商可以独立生产出玻璃基板,主要包括东旭光电和彩虹股份;而全球ITO玻璃的生产则主要集中于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主要生产厂商包括莱宝高科、信安高新、正太科技、正达科技及冠华科技。

  2)设备:OLED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光刻、蒸镀、点胶、封装、老化、切割、测试及模块组装等。其中应用到的核心设备主要包括光刻设备(显影/刻蚀)、蒸镀设备、封装设备及后期检测设备等。表格12对各核心设备的主要生产厂商进行了统计。

表格12:OLED主要设备及全球主要生产厂商

  数据来源:互联网、山西证券研究所

  OLED设备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日、韩、美、德及荷兰,尤其是对OLED面板最终成本具有较大影响作用的蒸镀及工艺,其设备几乎全部由国外掌控,中国台湾仅倍强科技能够列入主流设备厂商,而内地暂未涉足。在目前国内OLED面板厂商已实现量产并开始向智能手机厂商供货的条件下,蒸镀及封装设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相关技术领先企业有望优先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在更为传统的光刻设备及检测设备方面,国内则有大富科技、天津芯硕、锦富新材、天通股份等厂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3)组装零件:OLED组装零件主要包括驱动IC、电路板及被动元件,表格13列出了每一种组装零件的主要生产厂商。

  表格13:OLED组装零件及全球主要生产厂商

  数据来源:互联网、山西证券研究所

  OLED面板的驱动方式与传统LCD面板有所不同,具体说来,LCD采用电压驱动,而OLED依赖电流驱动,这导致原有的LCD驱动IC不能满足OLED面板的使用需求。目前而言,日本、美国及中国台湾在驱动IC的设计和整体方案方面占据优势,而中颖电子成为目前中国内地唯一的OLED驱动IC量产企业。

 
 3.2.2 三星垄断全球面板市场,面板国产化迈出第一步

  三星扩产,OLED龙头信心满满

  长期以来,三星积极发展OLED产业,其产品一方面支持三星下游产品线使用,另一方面实行外销,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为9081万片,其中三星出货量达到8735万片,占比达到96.2%,而其他厂商总占比仅为3.8%。2016年第二季度,三星OLED面板出货量更是达到了9800万片,同比增长81.5%,三个月近亿的出货量使得三星牢牢掌握龙头地位。

  据路透社消息称,SamsungDisplay在2015年公布计划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用于新建OLED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中小型OLED显示器;据科技网站PhoneArena报道称,三星2016年的OLED面板产能将提升50%以上,并将为此投入68亿美元。三星近两年为OLED产能扩张大量投入,信心十足,与强劲的下游需求密不可分,若苹果2017年符合预期杀入OLED手机红海,将是对OLED面板供给端的又一大刺激,将进一步带动全球OLED面板产能扩张。

  我们推测,三星快速飙升的出货量一方面源于其产能扩大,另一方面与产品良率的提升有关,若该推测得到证实,良率提升将对OLED的进一步规模化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行业龙头的扩产给OLED面板整体市场的扩张提供了信心支持。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预测,全球AMOLED产能将由2016年的830万平方米大幅增长至2018年的2300万平方米,复合增长率达到66.47%。

  国内布局OLED产业,小米推动面板国产化首次爆发

  全球OLED产业长期被韩国企业垄断,并呈现三星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各大面板厂商纷纷开始进行OLED生产线的布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维信诺、京东方、天马及华星光电等。

表格14:国内各厂商OLED投产及在建产线布局

  OLED目前下游需求激增、上游产能积极跟进的供需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厂商抢占市场份额,三星产能扩张速度难以消化下游需求的增长,有助于打破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

  表格14列出了国内各主要面板厂商OLED已投产及在建生产线。作为传统LCD面板生产龙头之一的京东方(BOE),2012年在鄂尔多斯投资兴建的OLED生产线已于2014年投产,并且于2015年在成都动工建设一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维信诺最初主要从事PMOLED的批量生产,目前已拥有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且正在扩产,预计于2018年完成6代AMOLED生产线,并同时启动更高世代线的建设;天马的5.5代线在今年5月已经开始出货,并且原来规划的6代线LCD在5月调整为AMOLED生产线。LCD龙头企业及PMOLED生产厂商对OLED的青睐充分说明了国内厂商的积极态度。

  7月27日,小米正式发布旗舰机型红米Pro,小米最新起用的5.5寸AMOLED屏幕是该智能手机的亮点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小米采用的AMOLED屏幕为来自京东方和和辉光电。国产AMOLED首次在国内智能手机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预示着AMOLED的国产化进程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2.3存量市场替代中关注新增环节,国内厂商抢占中间体市场

  如表格6所示,由于OLED面板的种种优势,其目前所实现的量产主要针对传统LCD面板存量市场的替代,如智能手机、高清电视及电脑等。OLED产业的爆发将对整个显示面板产业的上游需求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相较LCD面板有所不同的链节,更容易产生机遇。

  如图表10所示,在OLED产业链上游的各链节中,能够实现自发光的有机材料是最有别于传统LCD面板的部分。OLED有机材料按照分子量的不同可分为小分子发光材料和高分子发光材料,其各有优势,而目前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主要是小分子发光材料。

  表格15:小分子发光材料(OLED)和高分子发光材料(PLED)对比

  数据来源: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西证券研究所

  按照发光方式分类,有机发光材料又分为荧光发光材料和磷光发光材料,其中磷光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外量子效率,是业界普遍较为看好的一类发光材料。表格16中显示了目前各类有机发光材料的主要制造商。

  表格16:全球OLED发光材料制造商一览表

  中国内地OLED有机材料制造商主要从事有机材料中间体或单体粗品的合成,再销往国外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和最终处理,其中的代表性企业有濮阳惠成、万润股份、西安瑞联、吉林奥来德以及北京阿格蕾雅等。濮阳惠成的芴类OLED有机发光材料已开始创造收益,其毛利率近几年均保持在50%以上,并且未见回落趋势,随着OLED下游需求的爆发,我们预计高毛利率的有机发光材料将有望实现持续盈利。

  
3.2.4增量市场切入关注柔性显示,3D玻璃及柔性基板机会凸显

  OLED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利用柔性基板制成柔性显示屏,激发了人们的诸多畅想,柔性显示也因此成为OLED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实现柔性显示的关键,一是3D玻璃,二是柔性基板。

  1)3D玻璃:2.5D玻璃和3D玻璃都是在传统的2D玻璃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目前,2.5D玻璃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热门的手机品牌,包括苹果、三星、小米、华为、魅族等均已启用2.5D盖板玻璃。

  随着三星GalaxyS6 Edge及S7 Edge的推出,3D盖板玻璃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高颜值和舒适的使用手感使这一概念得到重视;此外,OLED显示技术的逐步普及使曲面屏幕成为未来发展方向,而3D玻璃则是目前唯一能够与曲面屏幕良好贴合的硬物质。一系列因素推动3D玻璃产业蓬勃向好。

  据预测,2016年,国内3D盖板玻璃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将达到4%,与此同时,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7亿元。在三星实现3D玻璃手机量产销售之后,华为、联想等智能手机厂商积极跟进,3D玻璃成为又一手机差异化生存之道,在此背景下,预计3D玻璃盖板渗透率及市场规模在未来5年内将实现快速增长,到2020年,其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54%,而其对应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9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达到83.3%,广阔市场为3D玻璃的成长构建了坚实的后盾。



  3D玻璃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设备环节(CNC、热弯机、抛光机、丝印设备及精雕机等)以及原料环节(盖板玻璃、油墨、镀膜材料、抛光材料等),中游则是3D玻璃的加工。

  目前,3D玻璃上游设备的生产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及欧美厂商手中,而原料部分,日本厂商占据绝对优势,其中包括日本精工、伊藤、日立、日东、旭硝子等,美国厂商康宁则占据全球盖板玻璃龙头地位,而国内厂商仅东旭光电、科立视等少数几家实现大规模量产并进入主流供应商体系,产业链上游进口替代空间广大。

  3D玻璃产业链的中游是3D玻璃加工,在此领域国内厂商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已实现量产的厂商主要包括伯恩光学及蓝思科技等。

  表格17:国内3D玻璃加工厂商一览表

  数据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2)柔性基板:由于作为柔性基板使用的聚合物材料需要承受溅射电极或TFT材料所带来的高温,因此最适用的材料就是耐高温性能极佳的聚酰亚胺(PI)薄膜。目前PI柔性基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台湾。

  表格18:全球主要PI膜制造商产能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山西证券研究所

  由表格9及图表28可见,全球电子级PI膜产能集中度较高,2013年,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制造商总占比达到94%。而高性能PI膜由于其高技术壁垒,本身属于需求端刚性,其最终产量主要受限于产能端而非需求端过剩,故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柔性显示这一新兴下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高性能PI膜的需求量将得到提升,供给端景气程度也将随之上升。

  国内PI膜研发及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基本集中在对性能要求较低的普通PI薄膜上,鲜有高端化产品。国外领头企业已开展对于柔性显示用无色透明PI基板的研究,但我国内地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目前,国内PI膜制造商主要包括丹邦科技、时代新材、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等。

  表格19:国内主要PI膜制造商产能

数据来源:umina新材网、山西证券研究所

4.OLED投资机会及相关上市公司

4.1 投资机会:整体关注上游,国内关注加工环节

  OLED的下游应用的逐步扩张和厂商的纷纷跟进将首先带动上游需求的猛涨,其中包括材料、设备及其他零部件,而其中的重点又集中在新增的有机材料及蒸镀、封装设备上。

  国内目前由于技术暂时未实现完全突破,产业界主要集中在加工环节,如有机材料中间体,3D玻璃加工等;另外,小米首款OLED手机的发布大规模使用了京东方及和辉光电面板,OLED面板的国产化已经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继续推进将直接带动国内面板制造企业的盈利上升。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目前国内OLED相关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有机材料、3D玻璃及面板制造三个领域。

  1)有机材料:国内OLED有机材料制造商主要从事有机材料中间体或单体粗品的合成,再销往国外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和最终处理,有机材料的需求量增大也将直接体现在中间体及粗品的需求量增加上。该领域上市公司主要有万润股份(002643)及濮阳惠成(300481),其中濮阳惠成的芴类OLED有机发光材料已开始创造收益,其毛利率近几年均保持在50%以上,未见回落趋势,随着OLED下游需求的爆发,我们预计高毛利率的有机发光材料将有望实现持续盈利。

  相关新三板挂牌公司主要包括瑞联新材(835406)、莱特光电(835249)和盛华科技(837984)。瑞联新材寄盛华科技主攻OLED中间体及OLED升华前材料,而莱特光电已进行材料纯化方面的技术储备。2015年,莱特光电的OLED材料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36.96%,而在2014年同期占比仅为7.54%,OLED材料总体需求的提升带动莱特光电业绩快速提升。

  另外,未上市企业中,吉林奥来德已具备较强的升华提纯能力,阿格蕾雅由于其较强的研发能力也以生产OLED终端材料为主要方向。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单体升华提纯能力的逐步提升和高技术厂商逐渐加入资本市场,我国OLED上游材料产业将加速向下拓展,逐步实现OLED单体自给,国内投资重点也将由中间体扩展至有机材料整体。

  2)3D玻璃:OLED的普及及柔性显示概念的兴起助力了3D盖板玻璃的发展,而我国在3D玻璃加工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蓝思科技(300433)、星星科技(300256)、欧菲光(002456)、合力泰(002217)及凯盛科技(600552),其中蓝思科技已实现量产,而星星科技的3D手环盖板玻璃也已实现批量交货。

  相关新三板挂牌公司主要是拓捷科技(836198),截止到2016年2月,公司的热弯成型3D玻璃保护贴技术已经进入设备测试阶段,曲面玻璃热压成型及研磨设备专利也已受理。

  我们认为,基于国内3D玻璃加工深厚的技术基础,随着良率的逐步提升和下游智能手机厂商的纷纷启用,相关标的经营业绩将得到明显提高。

  3)面板制造:OLED目前下游需求激增、上游产能积极跟进的供需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厂商抢占市场份额,三星产能扩张速度难以消化下游需求的增长,有助于国内厂商打破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国内OLED面板制造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京东方A(000725)、深天马A(000050)和TCL集团(000100)。而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为奥雷德(833932),该公司目前主要进行AMOLED微型显示器的生产。

我们认为,小米首款OLED手机大规模采用京东方面板,标志着OLED手机面板国产化的开端,预计随着国内面板厂商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释放,将逐步占领广阔的国产OLED手机市场,甚至进一步向国外发展,前景可期。

  4.2 OLED相关A股上市公司

  表格20:OLED相关上市公司(动态数据截止到2016.8.31)


  4.3 OLED相关新三板挂牌公司

  表格21:OLED相关上市公司(动态数据截止到2016.8.31)

  共有10家OLED相关企业挂牌新三板,主营业务主要覆盖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ITO玻璃/膜、3D玻璃盖板、偏光片、设备及微型面板等领域;10家企业中,有3家进入创新层,分别为日久光电(835229)、拓捷科技(836198)和翰博高新(833994)。

  OLED相关新三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10家企业中,7家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大于5亿元的仅有1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企业的小体量却承载着高毛利,10家企业中毛利率超过30%的有5家,拓捷科技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60.57%;此外,10家相关企业中,有4家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100%,更有2家增速突破1000%,呈现高成长性。


友情链接: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  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  南京大学校友网 

地址: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镇淮路现代产业孵化园   联系方式:0555-5585414   传真:0555-5585232   邮箱:wmm@njumas.com

 版权所有 © 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皖ICP备16020809号   技术支持:友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