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2016年OLED材料行业发展报告
来源: | 作者:pro60c309 | 发布时间: 2016-10-31 | 10280 次浏览 | 分享到:


  OLED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OLED产业链的快速扩张,包括制造设备、材料、组装等产业链都将孕育巨大的机遇。大部分OLED材料与LCD无法通用,所以OLED上游材料领域的市场机遇更大。OLED上游材料主要为阴极、阳极、传输层材料、发光层材料,由于OLED上游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较小、盈利水平高,未来OLED上游材料的盈利水平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传输层材料和发光层材料与LCD中的材料不同,为新增量,未来机遇更多,本报告侧重于研究上游传输层材料和发光层材料。


上游材料领域机遇无限

关键材料为蒸镀的有机材料

O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它是用表面粗糙度小的高质量玻璃作为基板,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作为阳极,在阳极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再用一层低功函数金属覆盖作为阴极。当两电极上加有电压时,阳极提供空穴,阴极提供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的有机物中复合,就可以释放能量,产生光辐射。为增强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和传输能力,通常又在阳极和发光层间增加一层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和在发光层与阴极之间增加一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以提高发光效率。而在材料的使用上,会适量加入Dopant来调节所需的能阶状态。

蒸镀上的有机发光层材料和传输层材料为OLED的关键材料,这些材料对OLED的发光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且占成本的主要部分。


阴极:理想的阴极是以低功函数金属作为注入层,以具有较高功函数的稳定金属作为钝化层。

电子注入层:主要为LiF、MgP、MgF2、Al2O3等。

阳极:与阴极不同,通电后阳极释放的是带正电的空穴。

空穴传输层的作用就是帮助带正电的空穴移动至有机发光层。阳极是由ITO导电玻璃制成的,其表面电阻较低。

电子传输层:采用荧光染料化合物,要求必须热稳定和表面稳定,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空穴输运材料:属于一类芳香胺化合物。要求热稳定性要好,大多数采用的是多苯基芳胺类有机化合物(俗称TPD),最稳定的器件采用NPB。

有机发光层:有两种:一种是以有机染料和颜料等为发光材料的小分子基OLED,另一种是以共轭高分子为发光材料的高分子基OLED,简称为PLED。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的制备工艺不同: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墨工艺。


我国材料企业主要参与OLED材料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供应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我国相关的材料主要供应OLED材料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主要销往欧、美、日、韩等地的企业,这些企业进一步合成或升华成单体,而面板的生产企业将多种单体蒸镀到基板上面,形成OLED材料层。由于OLED涉及的各种单体的专利权大多数已经被国外的企业控制,且面板生产企业主要为三星、LG和JDI,所以国内的企业要直接提供单体产品面临着较高的专利门槛和应用壁垒。

 

全球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市场份额约为25亿元

根据统计,2015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33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20%。根据行业数据,OLED有机材料约占OLED市场规模的13%左右,2015年OLED终端有机材料的市场份额约为39亿美元,对应的中间体市场份额约为4亿美元,接近25亿元,2020年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的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60亿元。


我国OLED中间体材料行业竞争格局较好

在成本压力下,国际的OLED材料企业一般都把部分OLED中间体或单体粗品的生产外包出去,中国是全球主要的OLED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生产企业,由于OLED产品一般为订单式生产,所以OLED材料行业最关键的能力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研发快速响应能力。从国内企业来看,万润股份和西安瑞联技术实力最为雄厚,质量控制较好。吉林奥来德对单体的升华能力较强,而北京阿格蕾雅研发实力较强。这四家企业可以归为OLED中间体材料领域的第一梯队,其他与生产OLED相关材料的企业也很多,但大部分难以真正进入主流的供应商体系。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较好,竞争较弱,行业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一般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未来随着OLED面板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OLED中间体(含单体粗品)行业仍有望保持在较高的盈利水平。


我们认为目前的龙头企业有望跟随整个产业链的崛起而不断发展壮大。万润股份、西安瑞联、吉林奥来德、北京阿格蕾雅等有望跟随产业链加速成长,并有跟随国内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万润股份

中节能旗下公司,涉及OLED业务的为三月光电和九目公司,三月光电成立于201年,专注于OLED显示和

友情链接: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  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  南京大学校友网 

地址: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镇淮路现代产业孵化园   联系方式:0555-5585414   传真:0555-5585232   邮箱:wmm@njumas.com

 版权所有 © 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皖ICP备16020809号   技术支持:友汇网